In Search of Justice

December 9, 2009

葉蔭聰: 廣州垃圾處理背後的官商勾結

Filed under: blog — by loong5 @ 2:03 am
Tags:

廣州番禺區的垃圾焚化問題,在今年以來鬧得火熱,關於是否該繼續擴建垃圾焚化發電設備,引發一輪民間與官方的爭辯。最近,相關爭議更繼續蔓延下去,有官員被揭露涉嫌勾結企業,利期輸送,相關醜聞震驚地方市民,令廣州市政府的「垃圾焚化」立場變得可疑。

這次火頭又是由互聯網上點起的。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呂志毅,曾任環衛局局長,互聯上有人指,由2005年開始獲得垃圾焚燒特許經營的廣日集團,內有部門負責人為呂志毅弟弟呂志平,而且,其兒子亦是垃圾焚燒項目投資商廣州環投公司的部門經理,更有市民指,廣日集團送了兩部轎車給環衛局領導使用。廣日集團對有關指控含糊其詞,甚至在廣日集團下屬公司網站上刻意刪去呂志平的名字。而呂志毅亦沒有澄清相關指控,只說是「胡說八道」,但是,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徐建韵(原環衛局副局長)已承認,廣日集團有「借車」予局方使用。

而呂志毅較早前在11月22日的新聞通報會上,強烈地指出,「推行垃圾焚燒發電堅定不移」,而且,把特許經營給予廣日,是「戰略部署」。

有傳媒估計,廣日集團在廣州番禺區垃圾焚化的特許經營中,每年可獲16億元的收入,然而,該集團本身是沒有垃圾焚化的技術經驗的,它原來是專門生產「日立」電梯的,而廣日集團其實已把49%的特許經營股份給了一家名為誠毅科技的民企(廣州立信的子公司)。網上更有人指,此乃違反《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》18條規定,特許經營企業不得擅自轉讓經營權,至於是否真的違法,則需要進一步法律澄清。

不過,在官員親屬關係之外,廣日集團的背後靠山亦非常強大。它是廣州國資委直屬的國有企業,是廣東重點扶持的企業之一。而16億元的的收入中,6億便是直接來自廣州市政府的補貼費,廣州市政府給予這樣的特許經營予廣日,似乎很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味道。

大約兩個月前,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進行民調,從番禺區垃圾焚燒發電廠附近30萬居民中抽樣,發現100%的受訪者知道該項目,但有97.1%的人反對。

資料出處
广州电梯企业获一年16亿元垃圾发电大单受质疑>2009年12月05日 《中国经营报》
周东飞<番禺垃圾焚烧之争,关于利益纠葛还请吕志毅现在就说
史哲<决策不能“千里走单骑>《人民日报》人民时评,2009年11月10日。

November 15, 2009

葉蔭聰:不做溫水裡的青蛙

Filed under: blog — by loong5 @ 1:25 pm
Tags:

http://www.inmediahk.net/node/1005131

越來越多人喜歡用「溫水煮蛙」來形容香港,但是,大家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那鍋「溫水」,以至那只加熱的黑手,卻很少留意那只青蛙。

其實,在溫水中享受溫泉的青蛙更值得研究。

有一種泳式叫蛙泳,而在香港,有一種特別的蛙泳叫「中立」,一些自稱主流記者的記者最愛,這些人認為,「中立」是記者最大的權威。我不打算在這裡從哲學的層次批判這種幼稚的「中立」觀,因為,這是大學哲學系一年級生也會質疑的概念,只有某些記者仍然奉為金律。而艾曉明老師其實在她的文章中已指出,這種「中立」,其實是在一道消費鏈上:

「今天我接受你的採訪,明天我因此被治罪,後天你接著再採訪我如何被治罪的……譚作人/我都是新聞消費產業上的一道原料、被利用的工具、境外觀眾消費的極權風景……」

問題其實不在記者是否接受艾老師的訪問,也不在接受訪問是否能幫到譚作人,而在於記者有沒有思考自己身處在一個甚麼樣的位置,怎樣在一個新環境中調 較自己的位置。沒有人要求記者成為社會運動家,甚至沒有要求他們一定要站在維權人士一邊,這些只是譚蕙芸或其他記者自己幻想出來的恐懼。艾曉明老師沒有這 樣要求,我自己也沒有這種想法,其實,如果接受艾曉明老師的訪問真的令記者困惑,那麼,記者可以用自己的方法,把採訪過程在合理的情況下公開,這亦是我上 星期寫<給香港記者的公開信:請說出真相!>的要求。可是,不少人仍然選擇沉默,或正如譚蕙芸所說,多做幾個「專輯」,這等於繼續那個消費鏈,繼續沉醉在那個想像出來的「自由意志世界」裡,當一顆螺絲釘。

把自己採訪過程合理地交待,其實不是甚麼壯舉,已是新時代的新新聞實踐,不過是近年西方談新媒體新倫理所強調的「透明度」(transparency)。既然現在傳播工具這麼發達,這麼互動,為甚麼記者要把採編過程視為黑箱,不可告人,反而拿這只黑箱來當自己「中立」的基石呢?我自己喜歡的一位國內記者傅劍鋒,便經常主動或被要求交待採訪過程,還跟讀者對話。 我想,這也是今年中文網誌年會胡泳老師所說的「微動力」的一部份,好文一篇,不可錯過。

還好,我不覺得自稱代表的主流記者真的是多數。令我們同事引以為豪的畢業生朱天韻,大概不會是這樣的「主流記者」,否則她也不會在網誌中爆出「君子雜誌」事件,她說:「要為這個地方好,不能只在情感上,而且更需要實踐。」

對,實踐,就是不要做那只躺在溫水裡的蛙。

Blog at WordPress.com.